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动画  儿童  育儿  教学  手机/平板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嗟夫!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短语。
(1)庙堂之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户不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B.甲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扩大内需、减轻赋税、选好官员。
D.乙文中的唐太宗作为国君,他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它们在主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   本列表只显示最新的10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文言文阅读 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文言文阅读 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作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文言文阅读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问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文言文阅读 阅读《黔之驴》,完成问题。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值与
在线识字
电子课本